案例
学生甲:我一天洗手大概30多次吧。上课时候还好,能暂时忘记,但是一下课我就去洗手。洗的时候我就反复地搓。洗完之后,如果不小心碰到洗手台或者门又要重新洗。我觉得这样洗能让我舒服点。家里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,他们总是说:不要再洗了、够了,可是我就是觉得有很多灰尘,担心灰尘里有细菌,细菌会让我生病,经常生病会让我的免疫力变差。我也知道自己担心得过头了,但是我感觉自己没有选择,我控制不了我的行为。
学生乙:我经常完不成作业,其实作业也不难,但是我会检查很多遍,一遍又一遍,有时会花好几个小时。有时候检查好了,过了一会儿,我又怀疑检查的方法是错的,于是就换了一个方法,又回头检查了一遍、再检查一遍、又检查一遍。家里的门、锁、电器我也经常检查,总担心不关灯可能引起火灾之类的后果,所以我总是很警惕、不断地查看,这让我精疲力尽、非常痛苦。我不敢告诉任何人,也尽量不和家里人说。我只知道我停不下来,就是停不下来,非常无力。

这两个案例,学生甲是“清洁者”,学生乙是“检查者”,属于典型的强迫症。什么是强迫症?
强迫思维(担心污染)+ 强迫行为(洗手)+ 痛苦感 = 强迫症。
洗手、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。那么焦虑来自哪里?目前强迫症形成的原因不明,许多研究者认为,是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素之一,即血清素过多/过少引起的。还有研究认为,可能是大脑中的几个部分,包括视神经床、尾状核、额眶部皮质、扣带回等没有协调配合好的原因。
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呢?
一、药物治疗。研究发现,药物作用于血清素系统,来改变大脑中的血清素浓度。
二、习惯化(行为疗法)。通过频繁、长期地接触焦虑的情境,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变得麻木,来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情绪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“清洁者”学生甲害怕触摸有灰尘的书,担心有细菌引发疾病,为此不断地洗手,那么所谓“习惯化”的思路是这样的:最开始,鼓励学生甲尝试用指尖触碰这本弄脏了书;然后鼓励他试试2个指尖触碰;接着能不能大拇指和其他两个手指触碰书;等焦虑感下降后,用整个手拿起这本书。这个过程会让学生意识到,并没有灾难的后果发生,而他的焦虑情绪也可以得到控制。
三、延迟法(行为消除法)。通过一步步行为的改变来重塑大脑。大脑内的神经元互相连接,形成了复杂的神经回路。当我们改变了原有的行为模式,大脑也相应地改变了细微复杂的神经回路,使得一些回路得到了增强,一些变弱,并创造出新的突触连接。
举个例子,对于“清洁者”学生甲不断地洗手的问题,“延迟法”的思路是这样的:最开始,尝试延迟洗手1分钟,接着延迟5分钟,然后延迟10分钟、30分钟、1小时等,来减少洗手的频率,切断行为(洗手)和结果(缓和焦虑感)之间的联系。
第二、三种方法属于 “暴露和反应阻止”策略,通常需要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,以便对引发焦虑的情境、当事人的状态进行控制。如果强迫的程度较轻,在家长的指导下,青少年也可以尝试运用 “习惯化”和“延迟法”,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。
自我管理策略
一、设立目标。
目标必须是具体的、可量化的。比如在3个月内,一天洗手的次数减少到15次;检查作业的次数为1次。
二、自我监测
绘制进展表格、每天记录、每周总结、分析进展、调整策略等。
比如列表:第一周第一天延迟洗手目标为1分钟,实际延迟2分钟;第二天目标延迟5分钟,实际延迟3分钟……
再比如列表: 原来洗手的次数为每天50次;第一周第一天洗手的目标次数为45次,实际洗手次数为49次;第二天目标为45次,实际次数为42次……
三、自我鼓励
在克服强迫症的路上并不是孤单一人,强迫症的国际患病率为 1.1%- 1.8%, 只是在庞大的强迫症人群中,许多人选择了隐藏问题而已。另外,许多专家都认为,强迫症的孩子都是正常的孩子,只是他们的大脑会“打嗝”,而不是病了,他们只是需要完成某些动作而已,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。
有时周围人不能理解强迫的动作,误以为少洗手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,但是对于强迫症的人们来说,就像是有些人走在悬崖的玻璃栈道时已经腿软,而现在要自己逼着自己直视玻璃下的深渊,克服恐惧并不容易,更多是一种冒险,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,并为此付出辛苦。但是即使是微小的进步,也能给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变化。
四、自我奖励
对自己的努力及时认可,多回顾过去的成功经验,适当奖励。
总之,强迫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。在康复的阶梯上,一次走一步就很棒!
推荐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