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说明:图片来源于网络,与本文无关)
【案例】
小樱(化名)站在教室门口,不论老师的邀请或是外婆的催促,就是不肯进教室,这件事情使得家人和老师都伤透了脑筋。小樱从幼儿园开始,刚入园时几乎每天早上都哭到十一点多,午睡时一定要裹上自己带来的那条旧毛巾才能入睡,直到一个月后才能完全融入团体生活。一年级刚入学时,前述的情形再度出现,大约经过半个月,她才慢慢调节学校生活。
小樱升上三年级,每天上下学依旧是外婆用摩托车接送,举凡书包、学用品、便当、水壶等,都由外婆一肩背,亲自送到教室门口。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从开学第二天起,每天早上都哭闹不想上学,外婆将她送到教室门口,祖孙两个就难分难舍。
小樱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交往,下了课,外婆马上接回家。升上三年级后,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了,同学的互动与支持更为重要,但小樱下课时仅止于坐在位子和同学说说话,很少与同学一起玩玩具,或是到教室外面游戏,因此常常无法融入同学谈论的话题。
“字写不好,我会把它擦掉,重写到我满意为止!”小樱的妈妈总是如此严格的要求。
“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妹妹比较小,要多呵护她,你不但没让她,还跟她吵架,爸爸一定要好好教训你!以后不准你到外婆家。”小樱的爸爸大声严厉的说。
小樱的爸爸平日在家沉默寡言,曾经于数年前得过忧郁症。最近半年更是肩负学业、工作、照顾亲人等重任,压力大增。对小樱管教严格,有时会用皮带抽打她,因此小樱面对爸爸时,感受到极大的压力,经母亲带往医院诊疗,确诊为儿童忧郁症。
妈妈的严厉,让小樱透不过气;和妹妹发生冲突时,爸爸的责打与严禁不准到外婆家,经常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,令小樱心里觉得非常委屈,内心的焦虑油然而生,拒学的行为不断上演。
小樱出生时父母忙于修读学位和工作,孩子就日夜请外婆照顾,直到上小学,晚上才由父母接回,由于小樱的爸爸、妈妈一方面要照顾小樱和妹妹,一方面要应付许多工作上的要求,常常觉得分身乏术,无形中对小樱的要求比较多、比较严格。相较于父母亲的管教方式,外祖父母与小樱的互动则较为轻松。
一、问题主诉
主要症状
儿童忧郁症――发展过程中一种情绪调节不良的现象,
朋友很少、常哭、严重的分离焦虑等;
每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,小樱就会哭闹吵着要回家,不论老师或家人劝说,均效果有限;
父母要求严格,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;
与同学互动欠佳;
上学常哭闹,较难以专注的听课;
父母、自己和妹妹之间,互动关系不良;
父母一致认为小樱是因为怕老师才不愿去上学的;
二、生长史
小樱刚出生时父母都在进修学位,又因职务关系,住在工作地,由外婆、外公日夜照顾,一直到上小学,父母才搬回外婆家附近,因此和外婆非常亲昵,与父母的亲密感则较不足。小樱从幼儿园开始,每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,就会引发她拒学的现象。小学三年级经母亲带往医院就诊,诊断出有儿童忧郁症的现象。
三、个案问题分析
(一)身体发展
小樱自小常感冒,并有过敏性气喘。每餐有鱼有肉,晚上还吃宵夜,加上平日缺乏运
动,皮肤白皙,体型肥胖,动作缓慢。
(二)语言发展
个性温和内向,有委屈或心中有话,不敢对父母讲。当目的无法达成时,都会用哭的方式来试图如愿。
(三)认知发展
由于无法带着愉悦的情緒,课程学习自然受影响,学业上的成就感薄弱,自信心仍待增强。小樱的课业表现与父母的期待有落差,也使孩子自己内心产生压力。
(四)社会发展
小樱在班上的朋友只有一、二个,彼此互动交流的机会也不多,常常无法反应同学发出的信息。小樱与外婆祖孙之间依附关系太紧密,小樱即使是短暂的与外婆分离,也会有焦虑产生。
(五)情绪发展
每当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,或是心中的想法无法如愿,聚会哭闹甚久,情绪调节能力不足。(六)道德发展
因长期被无微不至的照顾,思维较自我中心,所以在家中容易与妹妹起冲突。
(七)其他
父母与外婆对小樱的教养态度不一致,小樱无明确的依循准则。
四、辅导策略与实施
父母与老师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他们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,综合分析小樱厌学的心理动机后,为本教研廖兰秀老师决定从他们入手,改变他们之前对孩子的态度,同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:
1、倾听家长的心声
老师用电访或面谈的方式与小樱的父母联系。请家长在家观察并记录小樱的言行反应。
目的:让父母认同老师的关心与用心;使父母和老师更能深入具体了解小樱言行反应的成因。
2、每天三~五分钟的温馨关怀
老师每天安排些许时间关怀小樱,并提醒她最近应注意的事项。请孩子帮忙发簿子、整理教室某角落等,借机夸奖她。
目的:让小樱在校园内感受到被关怀,可以找到更多倾诉心情的对象。减少小樱对主要照顾者的过度依附。
3、培养负责的能力
请父母督导小樱协助家事,整理自己的书包、学用品、居室……等;请外婆以渐进的方式,只将小樱送至校门口,鼓励孩子自行走到班级。
目的:体验到对家庭做出贡献的成就感。训练孩子自我照顾的能力,学到生活必备的技巧。
4、优点大轰炸
当小樱达成预设的标准时,给予集点奖励。适时在班上实施“优点大轰炸”的活动。
目的:借此增进自信与自律。
5、增进社交技巧
安排小樱的好朋友坐在附近。鼓励小樱在下课时,多与同学到操场运动或散步。鼓励小樱多参与同学的话题。
目的:发展同学与友伴关系。营造温馨的学习情境。建立和谐、独立、规律与有效率的团体生活。
6、增加亲子交流时间
请小樱的妈妈每天花点时间和小樱谈话,在亲子会谈中,父母则可借机了解孩子,及时予以辅助。
目的:孩子可学习语文表达、建立价值观和分享心情。让小樱了解父母对她的关爱与期待。
五、辅导结果
即使是小樱拒学的行为层出不穷,然而经过班级导师的付出,学校行政人员的配合,家长态度的改变,老师殷切的招呼,小樱终于找到生命的出口,发挥了原本潜藏的智慧,开始面对生命的每一天。看着小樱找到生命的出口,外婆总算可以松一口气,爸妈也感到很欣慰,导师更是喜悦!
望着充满自信、每天欢喜来上学的小樱,凡是与她有关系的人,无不露出真诚的笑容。
案例分析:
由小樱的例子看来,对于拒学孩子的辅导,其成因除了本个案中儿童忧郁症的因素外,尚涵盖了孩子本身心绪的问题,诸如:分离焦虑、不当亲子依附关系、不当后果强化(因不上学反而获得更多关爱、照顾等增强)、学校因素(例如:受师长苛责、同学欺负、学业成就感低或同学之间关系不佳等),还有随着经济高度成长后所衍生的社会问题(隔代教养、溺爱)等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,无论是子女的认知发展或是技能的学习,家长均居于关键的角色,更要负担主要的责任。一旦遇到什么问题,更是子女行为最亲近的观察者。
老师就好像是学生在校的父母,秉持着教育爱,给予每一棵幼苗灌溉与照护,期待学生们的茁壮成长。因此亲师共同合作,才能使孩子们真正敞开心扉,建立顺畅的人际关系,进而拥有健康的身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