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上认为,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“叛逆期”:第一个阶段是3岁左右,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。
相信以下的场景,是爸爸妈妈们都遇到过而且非常头疼的:
唱反调,你指东,孩子偏偏朝西;
你越是不让干的事,孩子偏要干;
孩子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,不允许你帮忙,谁帮跟谁急;
孩子不爱搭理人,不听劝不讲理,就认为他自己是对的;
......
琪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,他今年四岁,在爸爸妈妈眼中就是一个“熊孩子”,吃个饭也不能好好吃,还得边玩游戏边吃,你要是不让他玩,他就跟你对着干,怎么也不吃饭。孩子以前嘴还挺甜的,碰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就会问好,现在让他叫他偏不叫。他还不喜欢刷牙、不喜欢洗脸...
为本教研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周丽珍老师是一位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,她曾说过她非常不喜欢用“叛逆”这个词形容孩子,在她看来,“叛逆”是形容哪些大逆不道、忤逆反叛的人物,小小的孩子能犯什么大祸,很多其实都是家长们因为其“不听话、不服从长辈教导”而安上的罪名罢了。
琪琪妈妈经他人介绍,找到了为本教研,我们根据她的描述特意为她安排了周老师给她做心理咨询,周老师是一位做事非常用心、细致的人,她了解了琪琪的行为后,并没有马上给琪琪妈支招,而是详细地询问了琪琪妈以往对琪琪叛逆行为的处理,从中发现了端倪,琪琪妈果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,原来琪琪妈妈很多时候对待孩子的不听话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,并没有从小孩的角度出发。比如不吃饭就威胁以后不让玩游戏,孩子不问好就说他不懂事...
了解了琪琪“叛逆”行为的主因——(错误的引导方式)后,周老师对症下药,让孩子的父母转变思想,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多点耐心,多和孩子沟通交流,一个月后孩子的妈妈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们说:“孩子现在听话多了,也懂事好多了”。
分析:绝大多数时候,孩子并非存心找茬,并非故意捣乱,他的“叛逆”往往源于一些发自内心的动机,就看我们家长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了解。孩子之所以“叛逆”,其实是一种强烈的“自我表现欲”,这是好现象,这不是任性,而是孩子的“独立宣言”。